
一、引言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熱交換設備是保障工藝流程穩定運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關鍵環節。鋼制列管式換熱器憑借其高效、堅固和廣泛適用性,成為眾多行業的傳熱設備。它廣泛應用于化工、石油、電力、食品、制藥等多個領域,為工業生產的穩定運行和節能減排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一)核心結構組成
鋼制列管式換熱器主要由殼體、管束、管板、封頭以及折流擋板等部件構成。
殼體:作為外部框架,通常由高強度碳鋼或不銹鋼制成,起到保護內部管束并允許流體流動的作用。其堅固的結構能夠承受一定的壓力和外部沖擊,確保設備在長期運行中的安全性。
管束:由導熱性能優異的鋼管組成,這些鋼管平行或螺旋排列,是熱量傳遞的核心部件。管束的材質選擇多樣,可根據不同工況的需求選用碳鋼、不銹鋼等材料,以滿足對耐腐蝕性、機械強度等方面的要求。
管板:固定管束并連接殼體,確保密封性。它將管束與殼體緊密連接在一起,防止流體泄漏,保證熱交換過程的正常進行。
封頭:封閉殼體兩端,防止流體泄漏。封頭的設計形式多樣,常見的有平蓋封頭、橢圓形封頭等,根據設備的壓力等級和使用要求進行選擇。
折流擋板:安裝在殼體內,其作用是改變流體流向,增強湍流以提升傳熱效率。折流擋板迫使殼程流體多次錯流通過管束,使流體與管壁充分接觸,提高熱量的傳遞效果。
(二)工作原理
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熱傳導與對流傳熱。在換熱過程中,一種流體(稱為管程流體)從封頭的連結管處進入換熱管內,在管內流動并從封頭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另一種流體(稱為殼程流體)則從殼體的接管進入殼體內,均勻地分布于換熱管外,并從殼體上的另一接管處流出。高溫流體通過換熱管壁將熱量傳遞給低溫流體,實現了熱量的交換。
熱傳導過程中,換熱管作為傳熱元件,其材質、形狀和內部結構的選擇都直接影響著換熱效率。鋼制材料因其良好的導熱性能和機械強度,成為了制造換熱管的理想選擇。對流傳熱方面,流體在管內外流動時,因溫度差異產生熱對流現象。高溫流體將熱量傳遞給管壁,管壁再將熱量傳遞至低溫流體,完成熱量交換。流速、流動狀態及換熱管排列方式(如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顯著影響對流傳熱效率。在生產負荷波動時,通過調節進出口閥門即可精準控制換熱效果,保障生產連續性和穩定性。
三、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的類型與特點
(一)固定管板式換熱器
結構特點:兩端管板與殼體固定連接,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優點:適合溫差較小、兩側介質不易結垢且不需要頻繁清洗的場合。由于結構簡單,其制造工藝相對容易,成本較低,在一些對溫差和結垢要求不高的工況下具有較好的經濟性。
缺點:當殼程和管程流體溫差較大時,熱應力可能導致設備損壞,需設置補償圈或膨脹節。因為管板與殼體固定連接,在溫差較大時,管束和殼體由于熱膨脹程度不同,會產生熱應力,容易使設備出現裂紋或泄漏等問題。
應用領域:常用于化工、輕工、食品行業,作為加熱器或冷卻器使用。例如在一些簡單的化工生產流程中,對物料進行加熱或冷卻處理。

(二)浮頭式換熱器
結構特點:一端管板不與殼體相連,能夠相對殼體浮動,允許管束隨溫度變化自由伸縮。
優點:能有效減小溫差應力,便于清洗和維修。由于管束可以自由浮動,在溫差較大時能夠避免因熱應力導致的設備損壞。同時,管束可以從一端抽出,方便進行清洗和維修操作。
缺點:結構復雜,成本較高,小浮頭處可能存在內漏風險。其復雜的結構使得制造和安裝難度增加,成本也相應提高。而且小浮頭處的密封要求較高,如果密封不好,容易出現內漏現象。
應用領域:適用于石油化工、電力、造船等領域,特別適用于溫差大、壓力高的工況。例如在石油化工行業的催化裂化裝置中,處理高溫高壓的介質。
(三)U型管式換熱器
結構特點:每根換熱管呈U字形,兩端固定在同一塊管板上,允許管束自由伸縮。
優點:適用于高溫高壓條件,無小浮頭泄漏問題。U型管的結構使得管束能夠在高溫高壓下自由伸縮,避免了因熱應力導致的損壞。同時,沒有小浮頭,減少了泄漏的風險。
缺點:管程清洗較為困難,要求使用不易結垢的介質。由于U型管的彎曲形狀,使得清洗工具難以進入管內進行清洗,因此對介質的清潔度要求較高。
應用領域:常用于大型石化、合成氨、電站等行業,適合殼程介質易結垢或需要化學清洗的情況。例如在大型石化裝置中,處理含有雜質較多的介質。
(四)填料函式換熱器
結構特點:通過填料函密封管束與殼體,允許管束有一定的位移來應對熱膨脹。
優點:適合壓力波動較大或介質有腐蝕性的場合。填料函密封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管束的熱膨脹,并且對于有腐蝕性的介質,填料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缺點:應用不如前三者普遍。其密封性能相對較差,在高壓或對密封要求較高的場合不太適用。
四、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的性能優勢
(一)傳熱效率高
鋼制列管式換熱器擁有大量的換熱管,提供了充足的換熱面積,使得兩種流體能夠充分接觸并進行熱傳遞。其傳熱系數通常在6000 - 8000 W/(m2·℃)之間,部分先進設備(如波紋管、螺旋槽管)可達12000 W/(m2·℃),較傳統設備提升30% - 50%。折流板使殼程流體形成交替漩渦流,邊界層厚度減少80%以上,多管程設計(如四管程)使流體流速提升至單管程的4倍,顯著增強了傳熱效果。這不僅滿足了工業生產中對熱量轉移的快速需求,還大大提高了熱交換效率,進而提升了整個生產系統的效率。
(二)適用范圍廣泛
鋼制列管式換熱器能夠處理多種類型的流體,無論是液體與液體、氣體與氣體,還是液體與氣體之間的換熱任務都能勝任。同時,它對于不同的溫度、壓力條件也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能夠在較為苛刻的工況下穩定運行。在石油行業中,可用于原油蒸餾裝置的高硫原油處理,抗腐蝕泄漏性能突出;在化工行業,能處理各種腐蝕性介質,如鹽酸、硫酸、醋酸和磷酸等;在電力領域,應用于鍋爐給水預熱,通過汽輪機抽汽加熱給水,提升循環效率,還可用于冷卻發電機的潤滑油,在高溫環境下保持潤滑油的溫度在合理范圍內,確保發電機的穩定運行。

(三)結構堅固,可靠性強
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的外殼和管束通常采用優質的金屬材料制造,如碳鋼、不銹鋼等,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抗腐蝕性能。316L不銹鋼在含硫原油處理中運行5年未泄漏,2507雙相鋼在深海高壓環境中壽命超傳統材料3倍。這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并保證了其持續高效的運行,減少了因設備故障導致的生產中斷,降低了維護成本。
(四)成本效益高
模塊化設計使設備體積縮小20% - 30%,占地面積僅為傳統換熱器的1/5,安裝費用降低40%。可拆卸管箱設計允許單根換熱管更換,維護時間縮短80%;石墨烯涂層技術使結垢周期延長3倍,清洗頻率從每月1次降至每季度1次。相較于其他材料的換熱器,鋼制列管式換熱器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力,為企業提供了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五、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的應用領域
(一)石油行業
在石油行業中,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原油蒸餾裝置中,用于處理高硫原油,其抗腐蝕泄漏性能突出。例如,某煉油廠采用TP321不銹鋼列管換熱器處理含硫原油,運行5年未發生腐蝕泄漏,有效保障了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催化重整、烷基化等工藝中,它可實現油品加熱、冷卻和冷凝,支持溫差達150℃以上的工況,提高了油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同時,還能冷卻高溫爐氣,回收余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二)化工行業
化工生產過程中涉及多種化學反應,對溫度控制要求嚴格。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用于各種化學反應物的加熱、冷卻和冷凝過程,能夠精確控制反應溫度,保證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它還可以處理各種腐蝕性介質,如鹽酸、硫酸、醋酸和磷酸等。在合成氨等工藝中,通過調節溫度,提高反應速率和產物收率,同時保障設備在腐蝕性環境下的長期穩定運行,減少了設備損壞和更換的頻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三)電力行業
在電力領域,鋼制列管式換熱器應用廣泛。在電站鍋爐等設備中,對流體進行加熱或冷卻,滿足電力生產需求,實現高效的熱交換,提高能源轉化效率。例如,通過汽輪機抽汽加熱給水,提升了循環效率,減少了燃料的消耗。同時,它還可用于冷卻發電機的潤滑油,在高溫環境下保持潤滑油的溫度在合理范圍內,確保發電機的穩定運行,防止因潤滑油溫度過高而導致的設備故障。
(四)食品行業
食品加工行業對衛生和溫度控制有嚴格要求。鋼制列管式換熱器常用于牛奶、果汁等液體食品的加熱和冷卻過程。由于不銹鋼具有無毒、無味的特性,不會對食品造成污染,同時其良好的耐腐蝕性能也保證了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例如,在牛奶巴氏殺菌工藝中,采用電解拋光316L不銹鋼表面光潔度Ra≤0.4μm,符合FDA標準,溫度波動±0.3℃,蛋白質變性率降低15%,有效保留了牛奶的營養成分和口感。
(五)制藥行業
制藥行業對生產環境和設備要求。鋼制列管式換熱器采用電解拋光316L不銹鋼,表面光潔度Ra≤0.4μm,符合FDA、ASME BPE標準,用于注射液滅菌柜換熱。其計可防止介質滯留,保證藥品生產的質量和穩定性,避免了因設備問題導致的藥品污染,確保了患者的用藥安全。
(六)新興領域
在新興領域,鋼制列管式換熱器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在氫能源儲運中,設備可冷卻高壓氫氣(壓力達70MPa),適應 - 80℃低溫環境;在CCUS碳捕集項目中,設備實現98%的CO?氣體液化,助力燃煤電廠碳減排。這些應用為新能源的發展和環境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的技術創新與發展趨勢
(一)新材料應用
隨著材料科學的不斷發展,高性能合金鋼、鈦合金、復合材料等新材料在鋼制列管式換熱器中得到應用。研發高鉻鐵素體不銹鋼,在保持耐蝕性的同時降低成本;應用石墨烯涂層技術,提升抗結垢性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例如,某企業通過表面改性技術,使設備在含鹽廢水處理中的結垢周期延長3倍,減少了設備的清洗次數和維護成本。
(二)結構優化
結構優化方面,采用螺旋纏繞式管束減少管板連接,提升可維護性;開發多通道復合換熱結構,在有限空間內實現更高的換熱效率。某項目通過管束分程優化,使設備傳熱面積利用率提高15%,提高了熱交換效果,滿足了生產過程中對熱量傳遞的更高要求。
(三)智能化升級
智能化升級是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的發展趨勢之一。部署無線傳感器實時監測管束腐蝕與結垢狀態,結合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某智慧工廠通過集成ORC余熱發電系統,使設備熱效率提升10%,年節約標煤超2000噸。集成物聯網傳感器與AI診斷系統,通過神經網絡分析歷史數據,提前預測管束堵塞風險,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設備三維模型,實時映射運行狀態,預測性維護準確率>98%,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和運行效率。
(四)節能技術
節能技術方面,通過內插物(如扭帶)+波紋管組合設計,綜合提升傳熱效率20% - 35%;優化流體分配方式,降低流動阻力。某化工企業采用該技術后,年節能收益達500萬元。開發余熱回收系統,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將低溫廢熱轉化為電能,系統效率提升15 - 20%,進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企業的能源消耗和生產成本。
七、結論
鋼制列管式換熱器憑借其高效、堅固和廣泛適用性,在工業熱交換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其獨特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多樣化的類型和特點,使其能夠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工況的需求。隨著新材料的應用、結構的優化、智能化的升級以及節能技術的發展,鋼制列管式換熱器的性能不斷提升,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在未來,它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各行業的穩定生產和節能減排提供有力支持,推動工業向高效、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