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式換熱器是間壁式換熱器的典型代表,其核心結構由反應器外壁與夾套層構成。夾套層通常由鋼或鑄鐵制成,通過焊接或螺釘固定在反應器法蘭或器蓋上,形成封閉的流體通道。工作時,蒸汽或冷卻水等熱交換介質通過夾套層循環:加熱模式:蒸汽從上部接管進入夾套,冷凝水從下部接管排出,通過器壁向反應器內物料傳遞熱量。
丙酮列管冷凝器采用列管式換熱結構,通過密集排列的換熱管束顯著增大傳熱面積。其核心設計包含以下關鍵要素:雙通道流體分配系統:設備內部設置獨立的蒸汽通道與冷卻介質通道,通過管板實現物理隔離。丙酮蒸汽自頂部進入管程,沿管束向下流動并逐步冷凝;冷卻介質(如循環水)從殼程底部進入,與蒸汽形成交叉對流。
工業管式熱交換器通過管壁實現冷熱流體的熱量傳遞,其核心結構包括殼體、管束、管板、折流板及封頭:管束排列優化:采用正三角形或轉角正三角形布局,單位體積傳熱面積達80-150m²/m³,顯著提升熱交換效率。例如,在乙烯裝置中,碳化硅管束通過優化排列實現熱回收效率85%,單位體積傳熱面積較傳統設備提升30%。
導熱油列管換熱器通過管壁實現高溫導熱油與工藝流體間的間接熱交換。其核心結構包括殼體、管束、管板、封頭及折流板:管束排列優化:采用正三角形或同心圓排列,單位體積傳熱面積提升15%-20%。例如,某煉油廠催化裂化裝置應用后,傳熱效率達92%,較傳統設備提升12%。
酸化油廢水是油脂加工行業(如食用油精煉、生物柴油生產)產生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具有以下核心特性:高COD與高粘度:化學需氧量(COD)通常達50,000—200,000 mg/L,20℃時粘度可達500—2000 mPa·s,易形成邊界層熱阻。 強腐蝕性:pH值2—5,游離脂肪酸(FFA)含量10%—30%,高溫下與金屬反應生成金屬皂,加速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