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相關文章RTICLES
列管式換熱器通過管壁實現冷熱流體的熱量傳遞,其核心結構由殼體、管束、管板、折流板及封頭構成。在石化助劑催化劑生產中,碳化硅材料憑借其性能成為關鍵突破點:耐高溫性:碳化硅熔點高達2700℃,熱膨脹系數低,可在1600℃下長期穩定運行。例如,在某石化企業的催化劑焙燒工藝中,碳化硅列管式換熱器成功承受1350℃合成氣急冷沖擊,避免傳統金屬換熱器因熱震導致的開裂泄漏問題。
套式換熱器是間壁式換熱器的典型代表,其核心結構由反應器外壁與夾套層構成。夾套層通常由鋼或鑄鐵制成,通過焊接或螺釘固定在反應器法蘭或器蓋上,形成封閉的流體通道。工作時,蒸汽或冷卻水等熱交換介質通過夾套層循環:加熱模式:蒸汽從上部接管進入夾套,冷凝水從下部接管排出,通過器壁向反應器內物料傳遞熱量。
丙酮列管冷凝器采用列管式換熱結構,通過密集排列的換熱管束顯著增大傳熱面積。其核心設計包含以下關鍵要素:雙通道流體分配系統:設備內部設置獨立的蒸汽通道與冷卻介質通道,通過管板實現物理隔離。丙酮蒸汽自頂部進入管程,沿管束向下流動并逐步冷凝;冷卻介質(如循環水)從殼程底部進入,與蒸汽形成交叉對流。
工業管式熱交換器通過管壁實現冷熱流體的熱量傳遞,其核心結構包括殼體、管束、管板、折流板及封頭:管束排列優化:采用正三角形或轉角正三角形布局,單位體積傳熱面積達80-150m²/m³,顯著提升熱交換效率。例如,在乙烯裝置中,碳化硅管束通過優化排列實現熱回收效率85%,單位體積傳熱面積較傳統設備提升30%。
導熱油列管換熱器通過管壁實現高溫導熱油與工藝流體間的間接熱交換。其核心結構包括殼體、管束、管板、封頭及折流板:管束排列優化:采用正三角形或同心圓排列,單位體積傳熱面積提升15%-20%。例如,某煉油廠催化裂化裝置應用后,傳熱效率達92%,較傳統設備提升12%。